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手腳冰涼、痛經難忍、氣色不佳……這些困擾許多現(xiàn)代女性的問題,背后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——“宮寒”?!皩m寒”是一個深入人心的中醫(yī)概念,但它并非指子宮腔內的溫度真的過低,而是中醫(yī)對一系列特定癥狀的概括性描述。
什么是“宮寒”? 在中醫(yī)理論中,“宮寒”的“宮”是一個廣義范疇,不僅指子宮,也涵蓋了整個女性生殖系統(tǒng)。“寒”則有兩種含義:一是“實寒”,即外感寒邪,如貪涼吹風、飲食生冷,使寒氣侵入體內;二是“虛寒”,即體內陽氣不足,無法溫暖臟腑,從而內生寒象。 因此,“宮寒”本質上是女性生殖系統(tǒng)的功能處于一種低沉、缺乏溫養(yǎng)的狀態(tài),從而導致其生理功能紊亂。 宮寒常見的主要癥狀 月經方面:月經周期延后、經量少、顏色黯黑、有血塊;痛經嚴重,小腹冷痛,得熱(如用熱水袋敷)后疼痛減輕。 腹部感受:平時經常感到小腹部發(fā)涼、冷痛,對寒冷格外敏感。 全身表現(xiàn):手腳冰涼,畏寒怕冷,精神疲憊,氣色不佳,面色蒼白或黯黑。 生育影響:中醫(yī)認為宮寒不利于胚胎著床和生長,可能影響受孕,或懷孕后出現(xiàn)流產的風險相對增高。 其他:白帶量多、清稀;容易腹瀉;腰膝酸冷。 暖宮指南四部曲 1、艾灸法 取穴:命門、八髎(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各一對,稱八髎)、神闕、中極、子宮。 艾灸時間約15-20分鐘,以局部皮膚微微發(fā)紅但不灼傷皮膚為度,以感覺艾灸的溫熱輻射至整個小腹部或者整個骶尾部、盆腔區(qū)為佳。 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行經順暢,經量較多,不需要艾灸。如果經期腹痛明顯,月經色暗,血塊大且暗黑,是可以艾灸的。艾灸可以幫助瘀血排出,驅散“宮寒”。如果癥狀嚴重,還可以選擇針灸治療。 2、暖宮操 (1)腹部暖宮操 方法:每晚睡前仰臥床上,搓熱雙手,掌面貼肚皮,從肚臍開始,掌根用力,雙手分別從肚子兩側沿盆腔區(qū)域滑至會陰區(qū),再雙手重疊,指尖用力,沿任脈滑至肚臍。按摩50次,按摩至微熱感為宜。 貼士:孕期及月經期,特別是月經量多、淋漓不盡時,不宜做暖宮操。 (2)足底暖宮操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,位于足底部。涌泉穴直通腎經,也是濁氣下降的地方。經常按摩涌泉穴,可益精補腎、強身健體,去除“宮寒”、防止早衰,對腎虧引起的眩暈、失眠、耳鳴、頭痛等也有一定的療效。 按揉涌泉穴的方法很簡單,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,將手互相擦熱后,用左手心按摩右腳涌泉穴,右手心按摩左腳涌泉穴,每次100下以上,以搓熱雙腳為宜。 3、溫經補腎泡腳方 選用艾葉、桂皮適量,清洗后放入砂鍋,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,轉小火燉十幾分鐘,讓水逐漸變溫,用其泡腳即可。在浸泡的過程中,也可以不斷加入新的艾葉桂皮水,使水保持溫熱。 4、飲食調理:忌生冷,食溫補 日常飲食中多加入溫性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韭菜、桂圓、紅棗、生姜、核桃、荔枝等。在烹飪時適當加入蔥、姜、蒜、花椒、桂皮等溫熱性質的調料。 食療推薦:平時可以喝一些紅糖姜茶,有很好的驅寒暖宮功效。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經典的溫經散寒的藥膳。